○阮偉康

保障改善民生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余杭在統籌協調大走廊首期“十大工程”的基礎上,又謀劃啟動二期“十大工程”。這場民生“接力賽”,將讓群眾受益更多。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受文保、環保、農保等因素制約,良渚、瓶窯部分區域發展相對滯后,公共配套服務亟待提升,這對正在加快建設城市重要新中心的余杭來說,無異于是“木桶定律”之困。

如何緩解發展不平衡的窘境?余杭以良渚文化大走廊“十大工程”為抓手,通過項目帶動發展,著力于將優質資源稟賦轉化為高質量發展成果,讓百姓獲得實實在在的幸福感。

以首期“十大工程”中率先落地的良渚5000+藝創園為例,它以文化產業創新為驅動,巧妙地將深厚的文化底蘊轉化為經濟活力。再如,二期“十大工程”中的良渚遺址保護區農戶外遷安居工程一期,將有序引導農戶外遷安置,加速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力求在文化遺產保護與民生福祉提升之間找到最佳平衡點。

不難看出,兩期“十大工程”都緊緊圍繞群眾的切身利益,這些承載著“民之所盼”的“共富工程”必須分秒必爭、加快推進。

“看準了”是出發點,“抓緊干”是落腳點。沒有實干、沒有落實,再好的藍圖也是海市蜃樓,再新的措施也是紙上談兵。

我們要用最大干勁來促成、按最高標準來答卷,明確路線圖、時間表、任務書,倒排工期掛圖作戰,擰成一股繩、匯成一股勁,推動兩期“十大工程”早投產、早達效。把民生“熱點”轉變成行動“落點”,一件接著一件抓,抓一件成一件,我們定能交出一份更加精彩的、令百姓滿意的民生答卷,讓“民之所盼”終成“民之所贊”。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