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①:良渚客廳建設工程現狀圖


  圖②:良渚遺址保護區農戶外遷安居工程(一期)效果圖


  圖③:良渚谷口高壩遺址公園提升工程(一期)效果圖


  圖④:安溪古鎮產業提升工程(安溪遺夢)效果圖


本報訊 (記者 黃圓圓 王媛媛 通訊員 張曉欣) 近日,良渚文化大走廊二期“十大工程”正式發布,包括10個重點項目,總投資約68.9億元,涵蓋文物保護、文化產業、文旅項目以及民生福祉等領域。

良渚客廳建設工程項目位于良渚街道毛家漾東岸、良祥路西側,建設集會議、展覽、高端酒店、文化體驗于一體的文化交流綜合體,承載國際峰會級會議承辦、文明互鑒體驗傳播、在地文化創新孵化三大使命,構建鏈接歷史與未來的文明地標。

良渚遺址保護區農戶外遷安居工程(一期)項目位于良渚街道和瓶窯鎮,通過集中遷建、自主遷建等多元化的方式逐步引導良渚遺址保護區內的農戶外遷安居,滿足農戶合理建房需求,推動實現遺址保護與民生共富共贏。

老虎嶺水壩作為良渚古城外圍水利系統的谷口高壩系統,是我國迄今發現最早的大型水利系統,對探究中華文明起源有著無可替代的重要意義。良渚谷口高壩遺址公園提升工程(一期)項目通過對老虎嶺水壩外圍彭安路兩側開展環境整治提升,補齊基礎設施配套,優化展示體驗。

良渚文化大走廊“文化+”產業帶培育工程項目以環良渚古城遺址公園產業圈、良渚玉湖、夢棲小鎮和良渚老集鎮四大板塊為先行區塊,通過分區塊錯位發展和多業態融合,聚焦打造高能級“文化+”產業平臺目標,進一步彰顯良渚文化大走廊“文化+”產業核心高地的輻射和帶動效應。

安溪古鎮歷史悠久,是良渚文化重要承載地,旅游資源開發潛力巨大。安溪古鎮產業提升工程(安溪遺夢)項目利用現狀房屋及公共空間進行改造,打造精品民宿、特色餐飲、消費街區與夜游路線,補齊安溪古鎮區塊基礎設施短板,打通農文旅融合轉化通道。

良渚文化大走廊文化鄉村傳續工程項目涵蓋良渚文化大走廊范圍內各鎮街的古建筑、古橋梁、古樹林等歷史文化遺存,通過改造修繕、環境整治、運營管護等方式將其活化為鄉村圖書館、鄉土文化展陳等公共文化空間和產業發展空間,傳續人文記憶,為鄉村發展注入活力。

苕溪風情帶展示提升工程項目從西門橋以西至仁和長深高速以南,全長約44公里,圍繞苕溪沿岸從城鎮風貌、景觀、產業、交通、文旅等多維層面設計建設,打造具有余杭辨識度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城鄉融合范例,彰顯傳統文化與創新文化融通的魅力。

“良渚與世界”文明交流互鑒系列工程項目聚焦放大良渚文化海外傳播力,在國內外媒體上推出一批良渚文化專欄、專題、專版和專刊,依托第三屆“良渚論壇”、國際博物館高級別論壇、國際大壩委員會第28屆大會良渚專場活動,以及杭州良渚日系列活動等品牌活動,強化中外文明交流展陳、學術研究合作等,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瓶窯千年古鎮復興二期工程項目建設內容包括古城會客廳、紙傘博物館等,重塑瓶窯千年古鎮風貌,激活文化底蘊,促進地方經濟與文化旅游的融合發展,共同推動瓶窯鎮成為集歷史文化、生態環境、文化旅游于一體的古鎮典范。

大運河(余杭段)沿線綜合保護工程(二期)項目南起拱墅-余杭區界,北至仁和武林頭,沿大運河岸線全長13.5公里,通過大運河沿線駁岸修復、游步道建設、綠化提升、風貌整治等,進一步提升余杭區大運河沿線風貌,為余杭區運河沿線銜接大城北區域建設奠定重要基礎。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