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楊蓉 記者 傅博文) “商品沒有問題,是消費者沒有理解這款冷藏柜的制冷原理,所以我們無法接受退貨退款的訴求?!薄澳葎e急,我理解您的立場,我非常愿意聽您的解釋,請您再詳細說明一下?!薄@是一起關于網購冷藏柜售后的投訴,區市場監管局的“AI調解員”正耐心地與商家進行溝通。
在綜合判斷雙方給予的事實陳述后,“AI調解員”僅用3秒就給出了方案:給消費者延長商品配件質保期限。調解中,“AI調解員”還安撫了商家和消費者的情緒。最終,商家和消費者都同意調解方案,糾紛順利化解。
作為消費者與商家溝通的“橋梁”,調解員的作用不能只是簡單傳達,更要兼具專業性、精準性。在這方面,“AI調解員”相比人工調解員更具優勢。
“除了深度學習200萬條投訴數據外,‘AI調解員’還植入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法規數據庫,能在案件調解過程中實時匹配法律條文?!眳^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自2024年4月正式上線以來,“AI調解員”已完成消費者端“預調解”10萬余件,其中12%的消費糾紛由其直接調解完成,大大提高后續人工調解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余杭還將“AI調解員”引入與網絡平臺糾紛有關的110警情處置中,通過智能分派系統對報警信息進行語義分析和自動歸類,實時生成調解建議推送至接警平臺。目前,因網絡平臺糾紛引發的重復報警率已由原先的50%降至30%,有效避免行政資源浪費。
不只是“AI調解員”,如今余杭運用人工智能“超能力”助力政務服務提速增效的“路子”越來越寬。
近日,正式進入內測試運行階段的“AI余杭”,集成了熱門的DeepSeek和通義系列模型。各政務部門可以依據自身業務需求,快速定制專屬“AI公務員”,用于“一鍵生成”PPT等日常工作,極大地提升智能化辦公的效率與靈活性。
無獨有偶。由余杭率先開發運用的“涉網知識產權智審系統”,同樣利用多模態、大模型等AI技術,能快速處理卷宗文本內容、音視頻證據等,大幅縮短知識產權案件審查周期。
這些辦公“搭子”的上線,不僅極大地提高了行政人員的工作質效,還將實現24小時在線處理各類業務,為政府履職提供全方位支撐。
早在2017年,余杭就啟動建設浙江首個人工智能小鎮,并陸續建設區塊鏈產業園、5G創新園、XR空間站、未來數港等產業空間,成為浙江省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
除了構建產業集聚的肥沃“土壤”,余杭在政策扶持上同樣不遺余力。例如,為鼓勵區內創新主體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模型,余杭將給予大模型機構40%的研發投入補助,最高可達5000萬元。在這種創新“雨林”滋養下,科創企業能夠獲取豐富的產業資源,行政部門也克服“本領恐慌”打開新思路。
未來,余杭將繼續探索AI在政務服務領域的更多應用場景,推動政務服務向智能化、精準化、高效化方向發展,不斷提升企業和群眾的獲得感與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