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楊陽) 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閉幕會昨日舉行,在央視“委員通道”直播中,全國政協委員、臺盟浙江省委會主委陳清莉介紹臺灣青年余紀萱在余杭區積極參與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和鄉村振興實踐的故事。下面,跟著記者一起了解余紀萱在余杭的創業、生活經歷。


從“異鄉人”到“新余杭人”

余紀萱,一個充滿詩意的名字,和一口軟糯的臺灣腔,浸透出女子的婉約氣質。但在她的身上,不少沉甸甸的榮譽卻又投射出勇敢而堅定的品格:“浙江省三八紅旗手”“余杭區十佳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2024兩岸美麗鄉村推介官”……同時,作為臺胞女性,她的相關故事入選“全國婦聯女性之聲”開展的“100個中國女性人生樣本”系列報道。

2019年,臺灣姑娘余紀萱結束12年的海外留學生涯,帶著對中華文化的熱愛和對鄉村振興的憧憬,與浙江籍丈夫先后踏上了回國之路。彼時,余杭區“我負責陽光雨露,你負責茁壯成長”的人才服務品牌讓她倍感溫暖。于是,通過余杭區推出的首批面向海外世界百強大學的招聘計劃,余紀萱來到余杭,現任職于杭州余杭交通投資集團。

初到余杭,她一頭扎進大徑山文化的挖掘中。從徑山禪茶的千年歷史到一片綠葉的共富文章,這片土地的文化“寶藏”令她著迷。她參與策劃的“陸羽與茶小僧”文旅IP,將徑山茶文化與現代創意結合,成功入選2020年首批省級文旅IP。同事諸曉青評價她:“她總能在傳統里找到新意,我們現在看到的許多文創項目,都有她的巧思和心血隱藏其中?!?/p>

來到余杭的第三年,余紀萱獲邀參加《富春山居圖》合璧十周年紀念活動,并擔任來杭就業臺胞青年的代表,在活動現場分享了“余杭大徑山文旅IP與鄉村振興”的案例。在浙江省人民大會堂的演講臺上,她講述著將徑山的一片片“綠葉子”打造成一片片“金葉子”的故事?!靶』锇閭冋f,因為講述得非常投入,我整個人好像在發光。是的,那是因為我已經把這里當成了我的第二個家鄉。”余紀萱說。

在余杭這幾年,除了滿腔熱愛,家人的支撐更成為她堅實的后盾。彼時,余紀萱和丈夫一起學習旅游專業,弘揚傳統文化是共同的心愿;如今,丈夫無條件支持妻子的工作,逛逛古鎮老街、探尋一個個家鄉故事已成了日常。他說:“紀萱作為一個臺灣姑娘,能夠全身心地投入余杭的鄉村振興工作,我覺得很自豪。”

余紀萱的創意打響了數個余杭IP,而余杭也以源源不斷的在地靈感反哺于她。面對這場雙向奔赴,余紀萱笑著說:“非常有緣的是,我姓余,余杭的余?!?/p>


讓老宅新生帶動農民增收

“鄉村振興不是簡單地翻新房子,而是要讓文化扎根、讓村民受益?!鼻澳辏S著工作內容的調整,余紀萱參與到由10幢農民房改造的杭州余廬景瀾·南山宿集民宿集群項目的打造中來,這意味著她要從頭開始摸索。

在“千萬工程”的引領之下,她將閑置資源靈活轉化,運用文藝裝點使老舊建筑煥發新生,結合良渚文化、宋韻文化、窯陶文化和南山文化等本地歷史人文特色,發揮自然環境等優勢,最大限度優化民宿集群的功能布局和運營動線,并保留原有城鎮肌理和韻味。

“比如這個抱枕,還有我們在兒童床上布置的良渚特別有人氣的小鹿玩偶,都是經過深思熟慮設計和擺放的。我希望通過一些微改造、精提升,賦予這些文化意象新的生命力。通過這些小物件,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來居住,都可以很快并且很親切地感受到良渚文化?!痹诳头坷?,余紀萱一邊整理,一邊向記者講述她的創意。

為了盤活鄉村資源,她還挖掘出瓶窯桃花林雞、苕溪小魚等本地食材,打造了詩畫浙江·百縣千碗“窯山宴”示范點;通過和七味咸茶、風箏紙傘、柴燒陶藝等非遺傳承人、手工匠人合作,她在宿集推出非遺體驗小講堂,開發文創伴手禮,讓游客帶走的不止是記憶。

為給周邊居民提供工作崗位,余紀萱在南山宿集的招聘上下了不少功夫,在崗員工中,將近半數聘請的都是來自瓶窯本地及周邊鎮街的居民,比如南山宿集工程安保部經理盧永強就因父母年邁的問題需要回到本地工作,南山宿集為他提供了十分合適的工作機會?!澳茉诩疫吷瞎ぷ鳎矣X得非常滿足。”盧永強說。

如今,該項目榮獲2024年浙江省旅游業“微改造、精提升”示范點、2025年浙江省“浙韻千宿”推薦名單和“十佳民宿家宴”等獎項,更多村民吃上了“旅游飯”。余紀萱希望,持續將項目打造成為產業賦能鄉村振興的新引擎,助力探索共同富裕新路徑。


做“八寶飯”式新鄉村代言人

浙江的鄉村很像是“外婆親手做的八寶飯”——既傳統又創新。余紀萱用這個比喻道出她對鄉村的理解。

比如臺青在瓶窯老街體驗非遺紙傘,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底蘊;比如在彭公數字農場看見農業與智慧科技的結合;比如小學禮堂可以改造成藝術空間;比如咖啡館里會有兩岸婚姻家庭的幸福相遇。在余紀萱看來,這一切就像八寶飯一樣,有傳統的豆沙口味還有創新的流心奶黃口味,如此包容又多元。

作為臺胞,她始終致力于搭建兩岸融合的橋梁,她希望自己可以成為像“八寶飯”一樣的青年,擁有無限可能的同時,也創造無限可能。她說,祖國大陸之大,可以容得下臺灣青年所有的夢想。在大陸快速發展進程中,臺灣青年不是旁觀者,更是親歷者、參與者。

來到余杭之后,余紀萱結合自身工作和生活,參加了近百場兩岸交流活動。參加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招待會、第七屆海峽兩岸青年發展論壇、第十六屆海峽論壇·海峽婦女論壇等;擔任第七屆浙臺婚姻家庭文化之旅開幕式主旨發言嘉賓,擔任全國臺聯臺胞青年千人夏令營茶文化營的主講者,向海內外傳播浙江的千年禪茶宋韻文化;協助成立余臺青年交流基地“臺青小院”,組織臺青赴鸕鳥鎮、徑山鎮參與助推鄉村振興活動……

同一個大主題的分享作了無數次,余紀萱不僅不厭其煩,反而樂在其中。她在意的,是如何用自己的故事和力量影響更多同行者。從臺灣姑娘到余杭鄉村振興的“領航員”,余紀萱用6年時間詮釋了“扎根”的意義——她讓老宅煥發新生,讓文化浸潤鄉土,更讓兩岸青年看見攜手前行的可能。

如今,南山宿集的燈籠每晚準時亮起。夜幕下,民宿露臺的茶席飄起徑山茶的香氣,仿佛一座無形的橋,靜靜連接著海峽此岸與彼岸的月光。“我覺得在這個時代,兩岸青年需要肩負起責任和使命,為海峽兩岸未來的融合作出自己的貢獻?!庇嗉o萱說。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