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原幼兒園舊址上的咖啡館內景

四嶺村內利用老屋改造的民宿

(見習記者 金一清 記者 鄭鋒龍) 初夏時節,杭州氣溫不斷攀升。記者從倉前出發,約30分鐘車程抵達徑山鎮四嶺村。村落坐擁我區第一大水庫四嶺水庫,仕村溪穿村而過,群山環繞,竹林、茶園列次其中,一陣微風拂過,十分清涼。

村道兩旁的農田里,小麥已經被收割,露出短短的刺茬,村民戴著草帽,脖子上搭著毛巾,彎腰在“共富菜園”里拾掇莊稼。

看到記者的到來,村民熱情地搭起話來:“我們村這幾年變化很大,現在都能在村里喝上咖啡了,你們可以去看看。”

村民口中的咖啡店是四嶺村對外招商的“村咖”項目,在政策支持和經營理念提升的加持下,四嶺村走出了一條鄉村共富的康莊大道,一間間老屋飄出新業態的香味,一條條新政策讓創業者直呼“真香”,一張張村民的笑臉展現出生活的新滋味。

閑置資產再利用

“村咖”飄香引客來

沿著整潔的村道往里走,記者看到了這家咖啡館,一些游客正在門口打卡拍照。

一條由小石子鋪就的小路將我們引向一個充滿格調的小院落,植物點綴其間,一側就是“村咖”的主體,另一側是仕村溪,清澈的溪流潺潺流過。

“我們店是4月底開業的,一個多月來已經吸引很多游客。”咖啡店負責人周昀熹說。

“村咖”的原址本來是村幼兒園,是2間建筑面積325平方米的平房,為了盤活閑置資產,四嶺村將其出租,給如今的“村咖”提供了場地。

“這里做咖啡的地方原來是教室,那間儲物間原來是廚房。”30年前在這里讀過幼兒園的村民沈麗麗對于“村咖”的格局十分熟悉。

(下轉第2版)    (上接第1版)這座承載著童年回憶的建筑,在沈麗麗眼中有著別樣的情感。從熱鬧的學堂,到后來無奈地看著它閑置衰敗,再到如今這座建筑又“活”過來,沈麗麗說:“老屋變成咖啡館,別有一番味道,我經常會帶朋友來這里坐一坐。”

上午11時許,“村咖”里坐了4桌客人。“我們剛從徑山寺下來,在網上看到這家咖啡館,特意過來打卡。”顧客李女士說,“這里的環境蠻好的,對面還有露營燒烤,下次找個節假日帶全家來玩一整天。”

來自溫州的周昀熹是這家“村咖”的老板,去年在朋友的推薦下,來到四嶺村創業。“吸引我來創業的不僅是周邊的美麗風景,更是這里的創業好政策。”周昀熹說。

政策支持無死角

民治民享唱主角

“這些旅游資源以前怎么沒利用起來?”記者不禁發問。

四嶺村黨委書記章云峰說:“以前不會想到這個地方還能成為旅游熱門地,更不會有‘網紅經濟’這樣的概念。近年來,周圍的村子都發展起來了,全靠實事求是、因地制宜的政策,我們才能邁開步子、甩開膀子地干。比如‘徑山鎮共同富裕25條’,只要愿意創業、符合標準都有激勵政策扶持,不管是村民還是外地來此創業的,我們都歡迎。”

對此,來徑山創業的周昀熹深有體會,從去年選址到今年4月開業,一路上得到了村委的大力支持,大到辦理各種執照,小到周邊衛生的維護,村委都給予了幫助。

“‘徑山鎮共同富裕25條’是我們對外招商的金字招牌。”章云峰說,“對于像‘村咖’這種利用閑置農房創業的,我們還有補貼。”

據了解,“徑山鎮共同富裕25條”自2022年8月發布以來,已兌現涉及19條政策147項次,受益單位43家次、村25家次、個人79人次,總兌現金額約579萬元。

選擇四嶺村,周昀熹看重的并不僅僅是當地優越的自然環境,更是背后優渥的營商環境。“徑山鎮鼓勵我們利用或承租閑置住宅申請開設咖啡廳,正常經營滿1年后,通過考核的,就可以申請獎勵資金。”周昀熹說。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旅游是綜合性產業,是拉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我們這樣一個小村落也一直在不遺余力地推進旅游高質量發展,鼓了村民的口袋,也讓游客帶走更多美好的回憶。”章云峰說,“政策寬了,補貼多了,村委是為了做好共富文章,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我想再花幾年時間,這里會有更多飄出新味道的老屋。”

村民思路打開了

小村子也有大發展

曾經的四嶺村靠徑山茶吃“茶飯”,大部分茶農除了采茶季有收入,其他時候只能靠打零工賺錢。現在,村民不僅靠“茶”吃飯,還吃上了旅游飯。

“現在我們可以開民宿,在家門口擺攤賣商品,也可以兼職充當游客的引導員,收入來源很多。”村民王麗萍說。

走進王麗萍的倉庫,記者看到里面堆滿了游泳圈和水上玩具,這些都是她為即將到來的暑假旅游旺季儲備的商品。

為了杜絕商品質量參差不齊、惡性競爭和食品安全等問題,每一戶擺攤的村民都與村委簽訂了攤位租賃協議,并收取經營保證金,協議內容涉及衛生維護、食品安全保證和租金等。

“2018年下半年起,我開始運營民宿,目前有8個客房,我還會做咖啡和客人分享,希望能和大家一起享受在徑山的慢生活。”民宿經營者高穎說。“去年,我去莫干山考察了很多優秀的民宿,感到自己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說實話,我的民宿和頂尖民宿差距還很大,希望今后能把我的民宿做出名氣和特色來。”

從盤活閑置資產到靈活的政策支持,再到村民經營理念的提升,四嶺村在共富道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寬。“現在村民的思路活了,經營理念豐富了,早已擺脫‘農村落后’的刻板印象,有的村民開民宿,賣商品,收入不比城里上班的低。”章云峰說。

浙江省善治示范村、浙江省3A級景區村莊和浙江省生態文化基地等,這些頭銜是四嶺村的村民共富道路上的里程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