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俞杰 顧晨陽) 在余杭,一種全新的養老服務模式正在興起,即以“百歲幸福家”為品牌的社區養老服務。通過整合社區資源,結合數字化手段,我區成功打造一批集生活照料、健康管理、文化娛樂等功能于一體的養老服務綜合體,讓老年人在家門口就能享受高質量的晚年生活。
在瓶窯鎮幸福鄉里共同體,每月一次的生日會成為老人們的期待。在這里,老人們像孩子一樣唱歌、做游戲,享受著生活的歡樂。而在“百歲幸福家”的朝夕書房、戲曲劇場、舞蹈室等場景中,老人們可以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活動,既可以“鬧起來”,也可以“靜下來”,插花、做手工、練書法,盡享生活的寧靜與美好。
類似的嵌入式養老機構已經成為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的標配。目前全區已建成村社級“百歲幸福家”165個,無論是城市社區還是偏遠山村,都能見到“百歲幸福家”。針對不同區域老年群體的結構、養老需求各有不同的實際,我區堅持“量身定制”原則,讓養老服務真正做到高效配置、觸手可及。通過挖掘村社閑置資源,我區先后建成了多家示范型“百歲幸福家”,為周邊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日間照料、全時托養、入戶服務等專業化、個性化、便利化的綜合性養老服務,無論是失能、半失能老人,還是高齡、獨居老人,都能在這里找到適合自己的養老服務。
同時,作為“數字經濟第一區”,余杭也充分發揮先發優勢,讓老年群體共享“數字紅利”:老人們只需幾秒鐘的時間,就能通過人臉識別技術完成午餐費用的支付;臨診療一體機則讓老人們能夠自主操作,隨時了解自己的體溫、血壓、血糖等健康信息。這些數字化手段不僅提高了養老服務效率,也讓老年人的生活更加便捷和舒適。
在滿足物質生活的同時,余杭也十分關注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百歲幸福家”不僅僅是一個養老服務場所,更是老年人社交、學習、娛樂的溫馨家園。這里除了提供基本的飲食起居服務,還根據老年人的興趣愛好和需求,開設書法、繪畫、舞蹈、手工藝等多種課程和活動,以及通過邀請醫生開展健康講座、老年大學的老師開展文藝匯演等方式,讓老年人在參與中感受到生活的樂趣和價值。
此外,余杭依托全區豐富的文化資源,立足社會治理服務中形成的好經驗、好做法,支持各鎮街打造了一系列獨具自身特色的養老服務品牌,如徑山鎮的“花徑幸福里”、黃湖鎮的“銀齡議事會”等,讓老年人在享受服務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家鄉的溫暖和本土文化的韻味。
以徑山鎮“花徑幸福里”為例,其獨特的花園式養老服務和“鎮+村”共建模式,贏得了廣大老年人群和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這里不僅有數字陽光食堂、圖書閱覽區、棋藝書畫室等基礎配套設施,還有串聯起5公里的徑山綠道、北苕溪、彩虹橋等眾多網紅景點,提供了豐富多彩的休閑空間。同時,通過提升菜品質量、加大菜品供應、優化餐補標準等措施,滿足了全鎮老人的用餐需求,讓老年人在享受美食的同時,也感受到了社會的關愛和尊重。
在著力打造“百歲幸福家”,不斷提升老年人生活質量的過程中,我區也積極引入社會和市場力量參與,注重養老服務產業發展,推動實現養老服務良性循環。通過高效整合社會資源、不斷創新服務模式、持續提高服務質量,目前我區已經成功打造了一個適應發展實際、帶有鮮明特色的養老服務品牌,構建起一個集生活照料、健康管理、文化娛樂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養老服務體系,為老年人提供了便捷、舒適、溫馨的晚年生活。
下一步,隨著社會對養老服務需求的不斷增加和養老服務產業的不斷發展,我區將持續迭代優化“百歲幸福家”品牌,不斷提升養老服務水平,讓更多老人樂享晚年生活、共享發展成果,更好地以高質量民生保障助力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