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 關于推進我區教育國際化的提案
屆次: 十二屆四次
領銜人: 孟熙博,章東娟
承辦單位: 區教育局
協辦單位: 區財政局
處理情況:

尊敬的章東娟、孟熙博委員: 您好!您的提案已收悉,首先感謝您對余杭教育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收到提案后,我們進行了認真研究,認為您的建議對于指導我區教育國際化工作的開展具有很好的現實指導意義。結合您的提案,現答復如下: 近年來,余杭教育結合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實際,牢固樹立“立足國際視野、培育國際化人才”的理念,深入推進浙江省教育廳“十百千”基礎教育國際化交流工程,努力夯實中小學國際交流基礎,提升我區中小學國際影響力,努力構建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新時代教育對外開放新格局,助力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 一、整合優質資源,深化教育國際交流 將“擴大教育對外開放合作、深化教育國際交流”納入《余杭區“十四五”教育事業發展規劃》,圍繞“引進來”與“走出去”,整合現有教育國際交流平臺資源,推進友城友校教育深度合作,開展多渠道對外文化教育交流,形成城市國際化與教育國際化的良性互動。2024年以來,我區中小學已與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等“一帶一路”國家以及英國、美國、日本等國家的13所中小學結為姐妹學校,共接待教育部華夏大聯歡代表團、美國印第安納州STEM專家代表團、美國奧本市姐妹城市教育代表團、新加坡教育部人工智能代表團等境外交流團組18批次。 二、聚焦國際理解,構建新型交流格局 充分發揮教育國際化示范校和國際理解教育特色品牌項目的示范引領作用,加強中小學校國際理解課程建設,形成立足本土的國際化辦學理念、彰顯特色優勢的國際化教育,幫助學生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且具有國際視野的新時代青少年。《“從良渚到世界共探人類文明”國際交流項目》入選浙江省中小學重點國際交流品牌案例培育項目,杭州市僅2個入選。“良渚論壇”期間,良渚第一小學、良渚杭行路小學、東塘中心小學三所學校學生通過開展良渚文創設計,展出木刻版畫作品和藍染作品,與來自83個國家的藝術家“一起尋找良渚文明之光”。仁和中心小學高頭竹馬舞蹈團受邀參加由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小使者”迎亞運倒計時100天活動,向世界展示余杭仁和的高頭竹馬非遺文化。 三、推進海外研修,拓寬教師國際視野 后疫情時代,區教育局積極與省、市教育局、區外辦等部門對接聯系,逐步恢復教師海外研修項目,以教師國際化帶動學校國際化,不斷推進教育理念、內容、方式創新優化,推動我區教育國際化發展。2023年以來,區教育局局長赴香港優才書院商討“禹志—優才”伙伴計劃后續開展計劃,進一步深化余港兩地教育合作交流;選派百丈中心小學朱鶯赴香港參加浙江·香港“安吉游戲”學前教育研討會;支持迪拜中國學校海外辦學試點,選派4位優秀教師赴迪拜中國學校任教。接待香港高中與公民教育科師生來訪4批次共計448人,共同探討教育如何推動文化保育。 下一步,區教育局將繼續秉承“立足本土、放眼世界、心懷中國,面向未來”的理念,依據“擇優結對、平等交往、注重實效,互利共贏”的原則,持續推進“十百千”基礎教育國際化交流工程,做優國際理解教育,推動全區中小學交流合作工作再上新臺階,以教育國際化為余杭建設國際化中心城區賦能。此外,區教育局將積極聯合區外辦策劃并舉辦涵蓋文化節、藝術展等形式豐富的國際文化交流活動,誠邀外教參與,在促進多元文化的互動與交融的同時,增進外教對杭的了解, 進而使他們化身成為余杭走向世界的宣傳大使。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