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吳怡倩) “今天的收購量有望突破500公斤。”近日,在仁和街道普寧村共富工坊門口排起了長隊,村里的職業經理人葉舒娟正張羅著收購村民送來的烘青豆。

“賣了11斤4兩,有400元的收入。”70歲的村民魯桂女做的烘青豆顏色青、大小均勻,因質量好被共富工坊全部收購了,接過工作人員遞過來的收購票據,魯桂女笑容滿面。

10月初是毛豆成熟的時節,普寧村幾乎家家戶戶都會烘制青豆。烘青豆是制作余杭美食烘青豆茶的主要原料。

烘青豆茶,又名咸茶,是余杭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流行于仁和、良渚、瓶窯一帶,是鄉間一種獨特的飲茶習俗,以茶葉加烘青豆,以及鹽漬過的丁香蘿卜干、野芝麻等佐料沖泡而成,口味咸鮮。

為了挖掘烘青豆茶的價值,助農銷售增收,這兩年,普寧村打造了共富工坊,建起烘青豆茶生產加工車間,統一收購、統一包裝、統一生產、統一銷售,打造“七味咸茶”品牌——“沏未鮮”,不僅幫村民打開了銷路,還為村集體經濟增收。2023年,普寧村烘青豆茶累計銷售額達30萬元。

過去,村民賣烘青豆要凌晨4點起床到農貿市場搶位置,一站就是幾個小時,當天賣不完的,還得重新拿回家第二天再去。“現在村里統一收購,很方便,70元一公斤的價格也很公道。”魯桂女說。

據悉,村里將收購來的豆子放進車間冷庫儲藏,配上佐料后,視訂單情況再安排生產。

這邊正在收豆子,那邊共富工坊的直播也開始了。“我們現在每天開播兩到三次,每次直播兩小時,除了介紹產品之外,還宣傳‘吃咸茶’民俗文化。”主播楊絲云介紹說,9月以來,共富工坊已銷售烘青豆茶成品200多盒。

今年,普寧村在保持線上線下推廣銷售烘青豆茶的同時,還計劃發布新品禮盒,進一步豐富產品系列。此外,普寧村還將結合于謙清廉文化館推出“趕考求學路”體驗路線,通過發展鄉村旅游帶動產品體驗、銷售,助力村民增收。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