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余杭區委、區政府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和省委、市委決策部署,數智精準防控疫情,高水平建設“創新余杭、品質之區、文明圣地”,構建“一廊一軸、一心三片”空間格局,全面實施“五大計劃”,經濟社會穩健發展,民生福祉持續增進,實現了“十四五”良好開局

一、綜合實力

(一)經濟總量。

初步核算,2021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502.20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7.5%。主要經濟指標繼續位居省市前列。余杭區獲評“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平安中國建設示范縣,入選“2021中國縣域綜合實力百強榜”,位列全國第五、全省第一。

從GDP構成看,第一產業增加值39.74億元,增長1.7%;第二產業增加值336.98億元,增長13.5%;第三產業增加值2125.48億元,增長6.7%。全區三次產業結構由2020年的1.7:12.7:85.6調整為1.6:13.5:84.9。其中全區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實現增加值1605.70 億元,占生產總值比重為64.2%。

(二)財政收支。

全年完成財政總收入745.31億元、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75.69億元,分別增長15.2%、14.0%,總量均位列全市第一。從收入結構看,稅收收入占地方財政收入比重為96.57%,保持較高占比;從主要稅種看,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入庫數分別增長14.9%、18.3%、21.1%。

全年完成財政預算支出335.61億元,預算內用于民生支出242.48億元,占財政預算支出的72.3%。在支出結構中,一般公共服務、社會保障和就業、教育、衛生健康、公共安全、節能環保占比分別為5.8%、8.5%、12.5%、4.0%、2.2%、1.8%。

二、農業和農村

全區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41.63億元,增長2.1%;農業總產值64.64億元,增長3.7%。其中,種植業產值34.56億元,增長4.4%;林業產值8.83億元,下降0.5%;畜牧業產值3.39億元,下降2.8%;漁業產值12.37億元,增長4.6%;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5.48億元,增長9.5%。實施西部富美計劃,美麗鄉村提質擴面,成功入選市級第一批共同富裕試點。推進美麗鄉村“1510”示范創建項目10個,擴面提升新時代美麗鄉村85個,創建市、區級數字鄉村樣板14個,鸕鳥鎮獲評全國“一村一品”示范鄉鎮,入選全國縣域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先進縣。

三、工業和建筑業

(一)工業。

全區實現規模工業增加值248.44億元,增長16.7%。規模工業實現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198.00億元,增長22.2%,占規模工業比重為79.7%。規模工業新產品產值率46.7%,較上年提升4.4個百分點。裝備制造業增加值141.83億元,增長20.2%;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126.89億元,增長33.4%。健康制造業增加值31.16億元,增速133.8%,拉動全區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10.2個百分點。規模工業營業收入1049.56億元,同比增長18.6%;利潤總額85.91億元,同比增長26.3%。企業成本費用利潤率為8.88%,較上年提升0.5個百分點。

(二)建筑業。

全區實現建筑業增加值37.68億元,占GDP總量的1.5%。截至年末,全區共有在庫建筑業企業177家。全年共核發建筑工程施工許可證195件,竣工備案173件。

四、固定資產投資和房地產業

(一)固定資產投資。

全區固定資產投資增長4.9%。其中,項目投資增長21.7%,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15.7%。高新技術產業投資下降9.5%;交通投資增長314.9%;生態環保城市更新和水利設施投資增長41.5%;工業投資增長9.6%;民間投資增長13.8%。國有投資(含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24.8%;新開工項目(含房地產開發項目)295個。

表1  固定資產投資

單位:%

指    標

2021年增長

固定資產投資

4.9

其中:項目投資

21.7

房地產開發投資

-15.7

其中:交通投資

341.9

生態環境、城市更新和水利設施投資

41.5

高新技術產業投資

-9.5

民間投資

13.8

工業投資

9.6

(二)房地產業。

全年新建商品房成交215.1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0.4%,成交金額669.5億元,同比下降2.4%,成交均價31124元/平方米,同比上漲8.9%。其中住宅成交15057套,同比下降7.1%,成交面積183.1萬平方米,同比下降9.6%,成交均價32526元/平方米,同比上漲8.5%;非住宅成交32萬平方米,同比下降0.16%。

五、國內貿易

全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76.29億元,增長22.7%,增速居全市首位。新零售引領增長,限上單位通過公共網絡實現零售額為396.7億元,同比增長40.7%,增速快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0個百分點。全年實現汽車類商品零售額92.12億元,占限上社零總額比重17.4%,其中限上汽車銷售企業實現新能源汽車零售額7.06億元,增長243.2%。石油及制品類零售額13.86億元,增長36.1%,限上住宿業、餐飲業零售額分別增長4.5%和15.0%。

表2  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單位:億元、%

指標名稱

2021年實績

2021增長

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676.29 

22.7 

2.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529.32 

30.2 

其中:通過公共網絡實現的商品零售額

396.70 

40.7 

其中:批發零售業

522.06 

30.5 

住宿餐飲業

7.26 

13.1 

其中:汽車類

92.12 

-10.2 

糧油、食品類

107.94 

24.9 

日用品類

104.59 

43.9 

石油類

13.86 

36.1 

六、對外經濟

(一)外貿出口。

全年實現貨物進出口總額348.58億元,增長34.3%,其中進口額23.57億元,增長18.0%;出口額325.01億元,增長35.6 %。從出口產品看,化工醫藥、家具休閑用品和高新產品出口分別增長134.2%、46.5%、33.9%;機電產品、紡織品出口分別增長25.5%、12.0%。從出口地區看,對美國、歐盟27國、中東地區、“一帶一路”國家出口分別增長25.8%、85.1%、20.2%、31.1%。

(二)招商引資。

全區實際利用外資11.51億美元。重點圍繞“四高地一基地”積極招引,全年集中簽約了強新科技、通策醫療、潤豐氫能源分布式發電系統項目等225個重大產業項目,總投資超1000億元。 

(三)境外投資。

全區共辦理境外投資項目備案39個,新增境外投資額1.19億美元,規模位居全市前列。完成“一帶一路”投資項目20個,涉及境外投資額3920.10萬美元;完成并購項目5個,涉及境外投資額2877.56萬美元。

七、金融和上市

全區金融業實現增加值56.60億元,增長10.1%。截至年末,全區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1942.32億元,增長11.9%;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1607.73億元,增長26.2%。截至年末,全區不良貸款余額15.08億元,不良貸款率0.38% ,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深入實施“鳳凰行動”,新增上市企業7家,累計22家。

八、交通和旅游

(一)交通運輸。

全年營運客車客運量47.66萬人次,港區完成貨運吞吐量3945.3萬噸。高質量推進104國道改建工程、320國道改建工程、東西向快速通道下穿杭徽高速段工程等交通重點工程,運溪高架建成通車。全區范圍內累計建成“四好農村路”404條,共計537.19公里。東西向快速通道文一西路互通、良祥路互通、杭徽高速老余杭互通改建等項目有序推進,國省道大中修及縣道大中修及危橋改造項目、石橫線拼寬整治工程如期完工。

(二)旅游經濟。

全區共接待國內外游客731.5萬人次,同比增長10.3%;實現旅游總收入122.4億元,同比增長18.6%。創建省級以上鄉村旅游重點村3個、3A級以上景區鎮街5個、A級以上景區村莊8個,入選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區。新改造綠道33.03公里,徑山綠道獲評“浙江最美綠道”。實施“四好農村路”三年行動,建成“四好農村路”63條、105.55公里,獲評“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區。

九、教育、科技和人才

(一)教育素養。

全區幼兒園108所,比上年新增6所,共有1545個班;招生12977人,在園幼兒41091人,較上年增加1909人,3-5周歲幼兒入園率99.80%;幼兒園專任教師3527人,較上年增加248人。優質學前教育覆蓋率達96.79 %。

全區小學36所,比上年新增3所,招生12979人,較上年增加697人;在校學生65962人,較上年增加6243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女童入學率達到100%;小學鞏固率達到100%,女童鞏固率達100%;小學專任教師3839人,較上年增加379人;專任教師學歷高標率為99.90%,較上年提高0.03%。

全區初中(含九年一貫制學校)23所,比上年新增1所;招生7632人,較上年增加390人;在校學生21803人,較上年增加1303人;初中階段入學率100%,初中鞏固率100%,初中畢業生升學率99.97%;初中專任教師1943人,較上年增加79人;專任教師學歷高標率為99.38%,較上年提高1.26%。

全區普通高中(含十二年一貫制學校)12所,比上年新增1所。招生3191人,較上年增加653人;在校學生8055人,較上年增加1204人;普通高中專任教師827人,較上年增加130人。

全區職業高中2所。招生1137人,在校學生3335人,較上年增加65人,畢業生1045人;職業高中專任教師219人,較上年增加28人。

2021年全面實施“余杭區教育高質量發展奮進計劃”8項行動,引培省市級名優教師186人,其中,引進省市級名教師、名校長46人,新評市級及以上名優教師135人,培養正高級教師5人。招聘教師553人,其中,碩士及以上學歷182人,占比33%,985、211、雙一流高校畢業生98人,占比17.8%。成立余杭教育團隊智庫。引進省市27名領軍教育人才掛牌名師工作室。

(二)科技創新。

啟動新一輪科技企業“雙倍增”行動,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507家,位列全省第一;新增科技型中小企業1292家。新增專精特新“小巨人”6單項冠軍產品企業1家。強化品牌建設,新增“浙江制造”品牌企業10發布浙江制造標準6項授權專利15481申請PCT國際專利187件。迭代升級大孵化器戰略,新增孵化載體32個、物理空間158.83萬平方米,新增國家級孵化器、眾創空間15家。新增省級新型研發機構2家、市級以上企業創新聯合體10家。

全年新設市場主體37882戶,增長15.2 %,其中新設個體工商戶21134 戶,增長21.7%;新設企業16738家,增長8.0%之江實驗室一期中國美院良渚校區、浙大校友企業總部經濟園一期等產學研平臺建成投用中法航空大學超重力離心模擬與實驗室裝置等項目加快推進人工智能小鎮成功創建省級特色小鎮,夢想小鎮輸出模式入選省首批長三角一體化“最佳實踐”案例錢江經濟開發區被評為省級雙創示范基地。杭州師范大學科技園被認定為國家大學科技園,實現我區國家大學科技園“零”的突破。

全區3家企業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之江實驗室、良渚實驗室、湖畔實驗室等單位15項成果獲省科學技術獎,仿生深海軟體機器人登上《自然》雜志封面,神威量子模擬器獲“戈登貝爾獎”,奪得全省首批“科技創新鼎”。截至12月底,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中,有高新技術企業455家,占規模工業企業家數的72.1%,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模工業增加值比重達79.7%。規模工業新產品產值率居全市前列。

(三)人才引進。

新引進頂尖人才20名、領軍人才310名,海外高層次人才總量達到4955名,人才總量突破31萬,人才總量、增量持續領跑全省。新增省市領軍團隊4個、省市院士專家工作站5家、省級博士后工作站4家。擴大校地合作“朋友圈”,與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等18所重點高校簽訂合作協議。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一)文化興盛。

良渚遺址入選全國“百年百大考古發現”,良渚博物院獲評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瑤山遺址公園建成開放。推進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啟動中央公園和郁宅港景觀提升工程。徑山鎮(茶文化)入選“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第五屆徑山禪宗祖庭文化論壇暨徑山萬壽禪寺重修落成活動成功舉辦。瓶窯鎮、余杭街道分別入選省級、市級千年古城復興試點。文體活動日益豐富,建成“余閱”空間20個,開展文化惠民活動170余場,新建區級全民健身場所59處,獲評全省農村文化禮堂建設示范區,入選全國首批縣域足球典型名單。

(二)衛生醫療。

截至年末,全區共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446家,其中區屬醫院3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2家。全區各醫療機構實際開放床位5873張,其中區屬醫院1299張。區屬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共有衛生技術人員2688人,其中執業醫師1349人,注冊護士921人。全年家庭醫生累計簽約服務28.58萬人。

(三)體育健康。

全年新建省級體育公園1處、社區多功能運動場3個、足球場1個、百姓健身房1個、村級全民健身廣場1處;新建市級體育健身公園1處、全民健身廣場1處,提升體育小康村工程2個。區內高水平運動員陳莎莎獲得第十四屆全運會女子帆船49erFX級比賽冠軍。由區少體校選送的運動員金孝軒獲得第十四屆全運會體操青年組女子團體冠軍,也是浙江代表團在第十四屆全運動會上獲得的首金。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一)人口就業。

截至年末,全區戶籍人口70.14萬人,比上年末增加3.5萬人;年末總戶數21.70萬戶,比上年末增加1.45萬戶。全區人口出生率9.037‰;人口自然增長4.466‰。戶籍出生嬰兒性別比為106.89。全年城鎮新增就業人員50787人,引導和幫助6281名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登記失業率為2.34%。新增本科及以上高校畢業生5.45萬人。

(二)收入支出。

城鎮和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77184元、48705元,增長9.2%、10.4%。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繼續縮小,由2020年的1.60:1縮小為1.58:1。全年城鎮常住居民消費支出為49426元,增長17.1%;農村常住居民消費支出為37727元,增長18.8%。

(三)社會保障。

截至年末,全區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93.0萬人,工傷保險參保人數69.53萬人,比上年末凈增0.99萬人,生育保險參保人數48.39萬人。全區職工養老保險參保人數66.74萬人,比上年末凈增7.52萬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7.89萬人。

(四)社會福利。

2021年,新增示范型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25家,實施生活困難老年人適老化改造367戶,發放老年人生活補貼、端午節、中秋節慰問費9020萬元。建成示范型兒童之家40家,發放各類救助資金1.2億元。

十二、公共事業、安全生產和環境保護

(一)城市供水。

全年完成銷售水量1.13億噸,完成污水處理量6754.88萬噸,出廠水水質合格率100%。

(二)安全生產。

全區各類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同比分別下降37.9%、11.1%,未發生滑坡、泥石流、地震等自然災害。全區安全生產形勢總體平穩,實現了較大事故的“零發生”。

(三)生態環境。

穩步實施“迎亞運”市容市貌專項整治行動。深化“五水共治”,開工建設治水項目108個、完工58個,成功創建“污水零直排”鎮街2個、工業園區4個,建成省級“美麗河湖”3條,重點控制斷面水質達到Ⅲ類及以上。新創建省級高標準生活垃圾分類示范小區21個、示范村2個。全區生活垃圾進場量同比減量2.72%,生活垃圾回收利用量達到1138.60噸/日。“余杭解決方案”獲評第二屆“中國城市治理創新優秀案例獎”,獲評2021年度全省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工作優勝縣(市、區)。全年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300天,優良率84.3%,同比上升5.6個百分點;PM2.5平均濃度為32.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0.6%。

公報注釋:

1.本公報數據為初步統計數;

2.人口數為公安部門統計的戶籍人口數;

3.本文使用的增長速度,除“生產總值”、一、二、三產業“增加值”以及涉及增加值相關指標按可比價計算外,其余均按現價計算;

4.數據來源于統計及各部門;

5.游客及旅游總收入數據根據浙江省文旅廳新測算方法計算。

    聲明:本文有刪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