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區直各單位:
為認真貫徹落實區委十四屆六次全會和區兩會精神,明確分工,落實責任,現將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的重點工作任務進行細化分解(詳見附件)。請各相關責任部門及各鎮街、平臺按照責任分工,強化協同、狠抓落實,確保2019年各項目標任務全面如期完成。同時,《政府工作報告》明確的工作任務將納入年度綜合考評,請區大督查考評辦加強督查,嚴格考評。
附件: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工作任務分解表
杭州市余杭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9年2月20日
附件
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工作任務分解表
序號 | 重 點 工 作 任 務 | 牽頭領導 | 牽頭單位 |
1 | 余杭經濟技術開發區要對標國家級開發區第一方陣,做大做強智能制造、生物醫藥等主導產業,打造省級以上智能制造、兩化融合示范項目5個,新增創新空間40萬平方米、符合GMP建設標準廠房2萬平方米,招引10億元以上重大產業項目2個。 | 祝振偉 | 余杭經濟技術開發區 |
2 | 臨平新城要加快提升經濟密度和產業能級,大力發展產業互聯網、數字時尚、電商等優勢產業,啟動九喬國際數字商貿城、星橋科創孵化園建設,新增孵化空間20萬平方米,重點建設區域稅收增長30%以上。 | 李敏華 | 臨平新城 |
3 | 良渚新城要全面深化與浙大、中國美院的政產學研合作關系,力爭培育億元樓宇2幢、引進科技型企業110家以上。 | 曾 宏 | 良渚新城 |
4 | 錢江經濟開發區(仁和基地)要著力打造杭州城北工業新增長極,加快培育新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產業集群,建成智能制造加速器8.6萬平方米,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增長12%以上。 | 姚文華 | 錢江經濟開發區(仁和基地) |
5 | 未來科技城要圍繞打造未來科技策源地、未來產業引領地和未來城市樣板地,按照“一城三中心”布局,高標準啟動南湖科學中心建設,開工建設阿里全球總部北院、vivo全球AI總部等重大項目。 | 梅建勝 | 未來科技城 |
6 | 圍繞建設全國數字經濟先行區目標,大力發展信息軟件、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優勢產業,謀劃布局5G商用技術、量子科技等未來產業,數字經濟增加值增長15%。 | 陳夏林 | 區經信局 余杭經濟技術開發區 未來科技城 臨平新城 良渚新城 錢江經濟開發區(仁和基地) |
7 | 堅持以創新引領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大力實施工業互聯網“百千萬”工程,著力打造一批“無人工廠”“無人車間”,積極發展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服務型制造等新業態。 | 陳夏林 | 區經信局 |
8 | 加快發展生物醫藥產業,力爭增加值增長8%。 | 陳夏林 | 區經信局 余杭經濟技術開發區 未來科技城 良渚新城 |
9 | 推進家紡服裝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二期建設,加快家紡服裝產業向時尚創意產業轉型。 | 祝振偉 陳夏林 李敏華 | 區經信局 余杭經濟技術開發區 臨平新城 |
10 | 以“畝均論英雄”改革倒逼產業提質增效,關停淘汰落后產能和污染隱患企業(生產線)100家(條),持續推進“低散亂”企業(作坊)淘汰整治工作。 | 陳夏林 葛建偉 | 區經信局 區市場監管局 |
11 | 推動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深度融合,積極培育研發設計、智慧供應鏈等生產性服務業,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增長9.5%。 | 陳夏林 | 區商務局 |
12 | 積極參與強大國內市場建設,推動傳統商貿轉型發展,大力培育新零售、信息消費等新業態,扎實推進萬達廣場、超山百聯奧特萊斯、盒馬鮮生等項目建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以上。 | 周建華 | 區商務局 區發改局(區項目辦) |
13 | 加快發展生態、高效、精致農業,打響“禹上田園”農業區域公共品牌,打造標桿農業園區5家,創建大徑山省級現代農業園區,爭創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切實保障糧食安全,農業增加值增長1.5%。 | 葛建偉 | 區農業農村局 |
14 | 攻堅重大產業項目推進硬仗,加快菜鳥網絡總部及智慧產業園、阿里云supET工業互聯網平臺等100個重大產業項目建設,確保高新技術產業、民間投資均增長10%。 | 陳夏林 | 區發改局 |
15 | 深化“雙倍增”計劃和“全覆蓋”活動,鼓勵企業組建研發機構、開展科技攻關、承擔科技重大專項,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8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微企業1100家,創建省級企業研究院、企業研發中心30家,發明專利授權量增長18%以上。 | 王志強 | 區科技局 |
16 | 實施“冠軍計劃雙百工程”,積極培育單項冠軍、隱形冠軍。落實“鳳凰行動”,鼓勵上市企業并購優質項目,支持科創型企業上市,力爭新增上市企業3家以上。 | 陳夏林 | 區發改局(區金融辦) 區經信局 |
17 | 實施品牌和標準化戰略,主導制(修)訂國家、行業、地方標準6個以上。深化知識產權綜合管理服務平臺建設,保護激發企業創新積極性。 | 葛建偉 | 區市場監管局 |
18 | 加強企業數據大腦、多維度市場主體服務平臺應用,推動政府服務與企業需求精準對接。 | 陳夏林 葛建偉 | 區數據資源管理局 區市場監管局 |
19 | 注重應用科技基礎創新,扎實推進之江實驗室、阿里達摩院、超重力離心模擬與實驗裝置等重量級研發機構建設。 | 梅建勝 | 未來科技城 之江實驗室暨南湖小鎮開發建設指揮部 |
20 | 啟動特色小鎮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提升夢想、藝尚小鎮發展質效,加快建設人工智能、夢棲、國際生命科技等特色小鎮。 | 陳夏林 李敏華 曾 宏 梅建勝 | 區發改局 未來科技城 臨平新城 良渚新城 |
21 | 啟動大孵化器戰略三年行動計劃,加快構建投資主體多元化、組織體系網絡化、創業服務專業化的孵化器集群,確保新增孵化載體30個以上、孵化空間120萬平方米。 | 陳夏林 王志強 | 區科技局 余杭經濟技術開發區 未來科技城 臨平新城 良渚新城 錢江經濟開發區(仁和基地) |
22 | 扎實推進中國(杭州)5G創新園、省生物醫藥高新園區新區、等特色園區建設,打造一批專業化園區。 | 祝振偉 梅建勝 | 余杭經濟技術開發區 未來科技城 |
23 | 啟動低效工業用地提升改造1000畝以上,新增產業空間100萬平方米。 | 陳夏林 | 區經信局 |
24 | 實施人才工作“兩工程、兩計劃”,著力打造“熱帶雨林式”人才強區,新增海外高層次人才500名,培養高技能人才2500名以上;實施人才發展環境提升工程,著力解決人才落戶、住房、醫療、子女教育等問題,讓人才引得進、用得好、留得住。 | 朱紅丹 王志強 | 區委組織部 區科技局 區人力社保局 余杭經濟技術開發區 未來科技城 臨平新城 良渚新城 錢江經濟開發區(仁和基地) |
25 | 大力發展科技金融,積極推廣知識產權質押、投貸聯動等融資方式,增強金融支持科技創新、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 陳夏林 | 區科技局 區發改局(區金融辦) 區金控集團 人民銀行余杭支行 |
26 | 深化拓展校地合作,支持國際組織、知名高校、科研機構來余杭設立分支機構。 | 朱紅丹 王志強 | 區委組織部 區科技局 |
27 | 圍繞與市場主體密切相關的領域,進一步加大審批服務減事項、減環節、減材料、減時間力度。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改革試點,深化標準地+承諾制、區域評價、模擬審批、聯合竣工驗收等舉措,提升投資建設項目審批效率。推進“無差別全科受理”模式向基層延伸。加快建設“移動辦事之區”,擴大“移動可辦”“一證通辦”事項范圍,實現商事全領域全流程網辦。 | 陳夏林 | 區委改革辦(區跑改辦) 區行政服務中心 區住建局 區發改局 區市場監管局 |
28 | 創新網絡營商服務,打造一批電商產業園。 | 李敏華 曾宏 葛建偉 梅建勝 | 區市場監管局 未來科技城 臨平新城 良渚新城 |
29 | 落實降本減負政策,完善產業政策扶持體系,暢通“親清直通車”,弘揚企業家精神,大力支持民營企業發展。 | 陳夏林 | 區發改局 區財政局(區國資辦) 區經信局 |
30 | 堅持招商引資“一把手”工程地位不動搖,加強區級、平臺、鎮街招商聯動和項目跟蹤服務,力爭全年實際利用外資10億美元。深化產業鏈招商,強化以企引企、以商引商和資本(基金)招商,積極招引世界名企、央企國企和行業龍頭企業。大力支持企業開拓新興市場、培育自主品牌、防范貿易風險,全力保持外貿出口穩定。提升進口在貿易總額中的份額,鼓勵高端技術、先進設備和優質消費類進口。對接“一帶一路”建設,鼓勵有實力的本土企業開展跨國并購、建設海外生產基地和運營中心,促進更多“余杭制造”進入國際市場。推動跨境電商創新發展,著力招引優質跨境電商平臺和孵化企業。 | 陳夏林 周建華 | 區商務局 |
31 | 認真做好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幫扶、山海協作、區市協作。 | 葛建偉 | 區發改局 |
32 | 強化規劃引領,促進多規融合,推進控規編制全覆蓋,加強重要節點、重要軸線、重點區塊城市設計和風貌管控。 | 於衛國 | 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余杭分局 |
33 | 實施靚麗城市三年行動計劃,加快提升臨平城區、未來科技城、良渚新城主體功能,推進杭州未來科技文化中心、開發區印染區塊有機更新、城北副中心華潤萬象城等重大項目,實施臨平西大門、豐收湖公園等入城口綜合整治,確保臨平老城區有機更新一期順利收官、二期全面開工。 | 祝振偉 李敏華 曾 宏 於衛國 梅建勝 | 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余杭分局 余杭經濟技術開發區 未來科技城 臨平新城 良渚新城 |
34 | 加快推進余杭直街區塊、閑林老集鎮、獐山老集鎮舊城改造。全力實施6個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確保三年行動計劃圓滿完成。推進瓶窯美麗城鎮建設試點工作,加強塘棲小城市試點和徑山中心鎮培育,提升綜合承載能力和輻射能力。 | 陳夏林 於衛國 | 區住建局 區發改局 良渚新城(良渚街道) 喬司街道 塘棲鎮 余杭街道 閑林街道 仁和街道 瓶窯鎮 徑山鎮 |
35 | 高水平推進“八口八線”美麗公路建設。 | 於衛國 | 區交通運輸局 |
36 | 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新一輪美麗鄉村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在全面完成125個區級美麗鄉村精品村創建的基礎上,重點實施“1410工程”,積極創建全省美麗鄉村示范區。完善村級公共服務設施運行管護機制,提升農村環境衛生長效管理水平。落實農民建房帶圖審批制度。促進農村三次產業融合發展,新增名優民宿(農家樂)60家,實現農產品網絡銷售額10億元以上。推動村級集體經濟集中消薄方案落地,確保村均年經營性收入增長8%以上。 | 於衛國 葛建偉 | 區農業農村局 區住建局 |
37 | 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工程,全力實施東湖、仁和整治項目,力爭啟動運河、塘棲等整治項目。新增墾造水田和“旱改水”2500畝。 | 於衛國 | 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余杭分局 |
38 | 持續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 | 於衛國 | 區交通運輸局 |
39 | 打好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硬仗,配合做好地鐵二期、三期和杭臨、杭海、杭德城際鐵路建設,全力保障城西高鐵樞紐中心、繞城西復線和運河二通道等重大項目推進,加快東西向快速路、迎賓大道北延隧道等工程建設,開工建設滬杭高速抬升、文一西路提升改造、莫干山快速路等項目,確保留石高架路余杭段建成通車,進一步完善重點平臺核心區支小路網。 | 於衛國 | 區住建局 區交通運輸局 未來科技城 臨平新城 良渚新城 |
40 | 完成供排水專項規劃編制,加快余杭、良渚污水處理廠四期和徑山污水處理廠建設,啟動臨平、良渚自來水廠和臨平北、仁和污水處理廠及污泥處置中心等項目技術前期,千島湖引水工程城北線力爭實現通水。全力保障白鶴灘特高壓直流工程建設,并以此為契機,統籌推進區內電網協調提速發展。 | 於衛國 | 區水務控股集團 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余杭分局 區供電公司 |
41 | 開啟5G規模試商用。 | 陳夏林 | 區經信局 |
42 | 實施碧水行動,完成全區雨污水管網現狀調查、“四河二區塊”范圍內管網改造,創建“污水零直排”鎮街7個。開展河道綜合整治,打造濱水景觀節點,加快余杭塘河水環境綜合治理,力爭創建省市級“美麗河湖”3條(個),確保斷面水質只升不降。 | 葛建偉 | 區林水局(區“五水共治”辦) 區水務控股集團 |
43 | 深化大氣污染防治,實現全區域無燃煤鍋爐,削減揮發性有機物排放800噸以上,深化“美麗工地”創建。 | 於衛國 葛建偉 | 市生態環境局余杭分局 區住建局 |
44 | 深入推進土壤污染防治,強化土壤污染場地監管和修復。完成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積極迎接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啟動生態保護紅線勘界定標,加強生態紅線保護區域監管。加大環境違法行為打擊力度,嚴懲破壞生態環境行為。 | 葛建偉 | 市生態環境局余杭分局 |
45 | 攻堅“無違建”創建,清理處置違建500萬平方米以上,拆后利用率不低于80%。 | 王艷勤 | 區無違建創建辦 |
46 | 積極盤活存量土地資源,完成批而未供、供而未用清理處置8000畝。 | 於衛國 | 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余杭分局 |
47 | 深化垃圾治理,提高垃圾分類覆蓋面和正確率,推動生活垃圾減量綜合體和建筑垃圾資源化設施建設。 | 王艷勤 | 區城管局 |
48 | 完善智慧城管體系,加大專項執法力度,提升違停、犬類、油煙、渣土等城管頑疾治理成效。 | 王艷勤 | 區城管局 |
49 | 加強交通組織管理,提升區域交通通行效率。 | 於衛國 | 區交通運輸局 區交警大隊 |
50 | 強化物業管理監管,重視業委會建設和作用發揮,促進物業管理規范有序運作。繼續推進既有住宅電梯加裝,做到“能改盡改、愿改就改”。 | 王艷勤 | 區住建局 |
51 | 加強燃氣、熱力、電力、通信、有線電視等管線統一管理,源頭治理“線亂拉”問題。 | 陳夏林 於衛國 | 區住建局 區數據資源管理局 |
52 | 決戰決勝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按時準確遞交申遺補充材料,精心準備世界遺產大會參會工作。編制良渚遺址綜合保護概念性規劃,全面加強遺產區、緩沖區保護監測。對標世界級文化旅游目的地,實施良渚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旅游設施配套、現場陳列展示二期等項目,確保國慶前精彩亮相。 | 張俊杰 | 良渚遺址管委會 |
53 | 加強大運河文化帶(余杭段)建設,啟動實施良渚、塘棲、仁和、崇賢段節點項目。 | 於衛國 | 區交通運輸局 |
54 | 推進大徑山鄉村國家公園建設,完善酒店、旅游集散中心、森林古道、騎行道等旅游配套,加大優質旅游資源招商力度,啟動大徑山統一運營平臺建設。 | 許玲娣 | 區旅游集團 徑山鎮 |
55 | 打造西溪濕地·洪園荊源訪古特色街區,加大超山風景區旅游產品開發力度。扎實推進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爭創4A級景區2家、2A級以上景區村莊35個,推進5個農文旅融合發展示范村培育工作。 | 許玲娣 | 區文化和廣電旅游體育局 區農業農村局 西溪濕地辦 超山管委會 |
56 | 堅持縱向貫通、橫向到邊、資源整合、聯合協同,健全區鎮村三級社會治理組織架構。推進“城市大腦”建設,拓展矛調在線、智慧公安等模塊應用。全面實施居住出租房屋“旅館式+星級化”管理。深化社會組織管理制度改革,引導多元主體參與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加強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示范創建。 | 李忠譽 王建平 陳夏林 | 區委政法委 區公安分局 區司法局 |
57 | 積極打造“我們余杭人”精神文化品牌,選樹“道德模范”“美麗余杭人”,深化文明系列創建活動。 | 王 姝 | 區委宣傳部 |
58 | 扎實開展普法教育,完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 | 陳夏林 | 區司法局 |
59 | 打好金融風險防控戰,確保不發生區域性金融風險。深入推進網貸機構清理,以退出為主要方向,平穩有序做好工作。發揮上市公司穩健發展基金、企業融資擔保資金等作用,妥善化解民營企業流動性風險和上市企業股權質押平倉風險。加強政府債務管理,落實化債計劃,爭取地方政府債券,健全隱性債務風險管控機制。做好國家安全發展示范城市創建工作,實施消防安全、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等領域事故防范專項行動。強化基層食品藥品安全網格化管理。深化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推進“雪亮工程”,完善社會治安立體防控體系。加強矛盾糾紛多元化解體系建設,切實做好信訪維穩工作。 | 李忠譽 王建平 陳夏林 | 區委政法委 區信訪局 區公安分局 區應急管理局 區發改局(區金融辦) 區金控集團 區司法局 |
60 | 鞏固社保市區一體化成果,確保參保人數穩中有升。完善就業幫扶體系,精準幫扶各類群體就業,城鎮新增就業1.95萬人,引導和幫助8600名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登記失業率不超過3.5%。鞏固省級“無欠薪”創建成果,推動和諧勞動關系深入發展。 | 葛建偉 | 區人力社保局 |
61 | 建立健全退役軍人服務體系,全面落實各項幫扶政策。 | 王艷勤 | 區退役軍人事務局 |
62 | 統籌運用社會救助資源,動態核定幫扶對象,加大困難家庭和特殊群體幫扶力度。深化養老服務體系改革,拓展醫養結合覆蓋面,加強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建設,為全區10%的老年人購買居家養老服務。 | 王艷勤 | 區民政局 |
63 | 積極構建扶殘助殘有效機制,推進殘疾人事業健康發展。 | 王艷勤 | 區殘聯 |
64 | 加快推進安置房項目建設,擴大公租房、廉租房保障覆蓋面。 | 於衛國 | 區住建局 |
65 | 推進教育事業均衡優質發展,實施學校項目三年建設計劃,開工建設20所學校,竣工20所學校。推進“美好教育”行動,實施新一輪教育質量提升計劃,探索集團、聯盟、共同體等多形態辦學模式,深化教師區管校聘制度改革。加快發展職業教育,促進產教融合,打造特色專業。 | 許玲娣 | 區教育局 |
66 | 持續深化健康余杭建設,組建醫共體5家,初步建成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推進良渚醫院整體遷建、區五院改擴建等項目建設,確保浙醫一院余杭院區建成投用、區三院整體遷建項目竣工驗收,新改擴建20家社區衛生服務站。啟動“名醫(護)名科名院”三年培育行動計劃,深化智慧醫療大數據開發應用。 | 許玲娣 | 區衛生健康局 |
67 | 優化公共文化服務,扎實推進亞運場館提升改造、余杭博物館改擴建等項目,精彩亮相體育公園,全力辦好“相約”“美麗洲”等品牌文化活動,實施國家級、省級非遺名錄五年保護計劃。 | 許玲娣 於衛國 | 區文化和廣電旅游體育局 臨平新城 |
68 | 加大教育、醫療衛生、文體廣電等民生領域專業人才引進和培育力度。 | 許玲娣 | 區文化和廣電旅游體育局 區衛生健康局 區教育局 |
69 | 完善“部門專業執法+綜合行政執法+聯合執法”的行政執法體系,進一步加強和創新執法監管。落實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制度,加強政務公開。 | 陳夏林 | 區委編辦 區司法局 區城管局(區綜合行政執法局) 區委政法委 |
70 | 加快政府數字化轉型,推進“一個中心一個大腦”建設,推動政務數據共享、業務協同。 | 陳夏林 | 區數據資源管理局 |
71 | 完善績效管理體系,建立重點產業平臺發展測評體系和統籌機制,推進國有公司清理轉型。 | 陳夏林 | 區發改局 區財政局(區國資辦) |
聲明:此文有刪減